发布时间:2018-07-17
从1955年开始,全国各地从发掘流传民间的单验方着手,筛选了近三千余种中草药, 对1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这些抗癌中草药和复方,按照防治癌瘤的作 用和途径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对癌细胞有直接抑杀作用并经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药 如从青黛中提取有效成分旋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总有效率达60.65%,配合清 开化瘀及健脾消食中药治疗慢粒各20例,其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5%、90%与 5%、70%,无骨髓抑制的副作用。从三尖杉属植物提取的三尖杉酯碱对急性非淋巴性白血 病有较好的疗效,总缓解率可达84.1%,其优点是同其他多数抗白血病药之间无交叉抗药 生。莪术是活血化瘀中药,提取1%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子宫颈癌459例,其中I~Ⅱ期343例 有效率为70.7%,Ⅲ~IⅣ期116例,总有效率为55.1%。从斑蝥中提取斑蝥素、衍生甲基 斑蝥胺、去甲斑蝥素等,治疗原发性肝癌344例,有效率为58.6%,治后1年生存率为 30%,治疗期间未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从冬凌草中提取冬凌草甲素治肝癌31例,治 后1年生存率为12%,2年生存率为10%。冬凌草糖浆对各期食管癌均有一定疗效,可减轻 症状,使部分病人的肿瘤缩小并延长生存期。其他如喜树(含喜树碱)治肝癌;鸦胆子 (含鸦胆子油)治宫颈癌及肺癌;山慈菇(含秋水仙碱)治乳癌;藤黄(含藤黄酸)治疗 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甜瓜蒂(含葫芦素)治疗肝癌等,皆有较好的疗效。这类药是抗癌 中药研究的重点,有的已先后鉴定并批准投产,莪术和斑蝥还作为我国研制的抗癌药被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药典(草案)》。 从中草药中寻找更多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从原来使用中药复 方制剂治疗肿瘤到现在使用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治疗肿瘤,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二)有一定抗癌作用、能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的药物 本类药物繁多,为民间习惯及临床医师常用的中药,如清热解毒类的白花蛇舌草、半枝 莲、蚤休、石上柏,活血化瘀类的肿节风、大黄、田七、泽兰、徐长卿,消瘤破积的虫类药 如蟾酥、蜈蚣、守宫、水蛭、土鳖等;多数抗癌中成药也归属本类,如鹤蟾片治疗支气管肺 癌的临床研究获1986年全国中医药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单用治疗62例IⅢ、IⅣ期肺癌, 总有效率62.9%,1年生存率16%,中数生存期8个月,治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他如莲 花片治肝癌,大黄䗪虫丸、化癥回生丹、片仔癀、云南白药、平消片等治疗消化系统肿瘤, 六神丸、梅花点舌丹治头颈及口咽部肿瘤,西黄丸、小金丹治胸腹肿瘤及恶性淋巴瘤等,皆 取得较好的疗效。动物实验还证明西黄丸、六神丸等有较好的抗急性白血病作用。
(三)通过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而起一定抗肿瘤作用的药物 本类药多数属于扶正补肾方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活化T淋 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延长抗体存在时间,调节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 调节其与环磷酸鸟苷(cGMP)之比值,包括人参、北芪、女贞子、冬虫草、海参、燕窝 绞股蓝,以及真菌类如猪苓、灵芝、香菇、猴头菇、雪耳等,在癌症综合治疗中可以减轻放 射治疗和化学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用于晚期或终未期癌症,能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的药物如北芪、冬虫夏草、海参、绞股蓝、猪苓等,尚含有 的抗癌活性成分,成为兼具提高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的“扶正祛邪型”药物。中医 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养正积自除”,因此扶正补肾中药可望广泛应用于未来” 抗癌的综合治疗中。
(四)抑制致癌作用及探索治疗癌前病变的中药 从广义而言,肿瘤包括一大类类型既不相同,表现也迥异的疾病,它是由于多种不同的 内、外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的机体组织细胞发生一系列质的改变,形成了异常的反应性增 生。因其生长特性及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从正常组织至出现异 常的反应性增生乃至出现恶性肿瘤,可以经历数月、数年或几十年,因此,常把各个组织器 官中具有恶变倾向的不典型增生视为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 化生、肝炎后肝硬变、子宫颈鳞状上皮增生或间变、外阴白斑、乳腺纤维腺瘤、交界性黑痣 等,在食管癌高发区尝试应用六味地黄丸、冬凌草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取得满意的疗 效,如服六味地黄丸者取得85%的好转率,对治疗组58例随访5年,服药组癌变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用小建中汤治疗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斑蝥酊外搽外阴白斑,小柴胡汤或木 鸡冲剂预防肝硬化癌变等,皆有较为肯定的疗效。新的研究还表明,体内有害自由基的生成 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害加速了衰老和诱发癌变的过程,体液中水分子经电离辐射均裂反应和 在微量过渡金属离子催化下可以生成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机体内各 组织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双层结构,含有不同类型的 脂质酸,在O2-和OH-的启动下,极易诱发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膜的完整性,损害生 理功能;自由基对细胞内核酸分子的损伤可引起复制、转录和翻译紊乱,导致突变,是癌变 早期诱发因子。实验提示补肾类中药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等具有清除有害自由基的 用。本类药物对于探讨抑制致癌作用、防止细胞的逆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癌中药研发的开始常常来自某一中药疗效的启发,当研制成抗癌药在临床应用时中B 理论常被忽略,用多味中药提取物制成中药颗粒冲剂,服用方便,对中药现代化起到了促过 作用,但提取物制成颗粒将去掉色素、淀粉、蛋白质等,对原有的功效无法保证,中药饮片 配伍、加热过程,各味中药可能在溶液中发生络合、水解、聚合、解离或氧化还原反应等 使分煎、合煎溶液中成分及含量不尽相同。传统中药的科学性在其疗效中反映出来,中药不 同于化学提纯的西药,一个复方由多味中药的很多成分组成,即使一味中药亦可能会有上 种化学成分,这就是中药治疗疾病多部位、多层面、多靶点特色之所在。如现代实验研究 枝茯苓丸能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多方面发挥抗肿瘤 用;肾气丸可从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造血功能、防治肺纤维化、抗突变作用等方面发挥 肿瘤作用。
肿瘤临床辨证论治的总目标是“欲救其死,勿伤其生”,调节机体的各个方面使其恢复 和谐有序。近些年来,中药复方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中日益显示出优越性 其在控制肿瘤增殖、减毒增效、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 效。随着对抗肿瘤中药复方的实验、临床及化学成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复方作用机 主要体现在其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防治肿瘤转移和复发。对已不适宜做 术及放、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单用中药复方治疗也显示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重礼 的是对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我国现基本沿用西方国家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复方中 单个或某些药味的有效成分定性和定量研究,很少将其以一个整体的形式,以药效为指标 行全方位系统分离并探讨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抗肿瘤中药复方的化学 成分研究较少,多为古方研究。为了阐明中药复方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应加强药物化学与药 理学探讨,同时对其所含各单药的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相应的比较,拆方与简化方剂,重组 新方都有可能提高方剂的临床治疗水平。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有助于表述中医理、法、方、刻 之间的相关性,说明方剂中君、臣、佐、使的关系、阐明中医辨证施治及整体观理论。
技术支持:北京迅联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827248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 邮编:100700
Copyrights © 1997-2016 CACM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5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