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肾上腺癌瘤

发布时间:2022-04-22

第三节肾上腺癌瘤 肾上腺癌瘤是指发生于肾上腺部位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包括生长于肾上腺皮质的肾上腺 皮质腺癌和无功能的肾上腺恶性肿瘤,生长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主要发生于儿童),以及转移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等。 肾上腺皮质腺癌少见,占全部恶性肿瘤之0.05%~0.2%,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 米。功能性者,女性多于男性,中位生存期40个月;非功能性者,男性多于女性,中位 生存期5个月。肾上腺皮质腺癌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及其分泌的激素,可出现不同的综 合征,如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症以及肾上腺性征异常等,肾上腺皮质腺癌预后较差。 嗜络细胞瘤极少见,尸检所见仅0.005%~0.1%,肿瘤80%发生在肾上腺髓质,10%~ 50%为恶性,生长缓慢且少见。恶性嗜铬细胞瘤分泌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因而临 床表现为高血压及代谢方面症状。无功能的肾上腺恶性肿瘤更加罕见,主要有无功能性 内质腺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间叶瘤、肾上腺肉瘤等。临床症状不典型,就诊时已是晚 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肿块或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肾上腺是转移癌好发部位,最 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及胃肠道癌,此外肾癌也易局部 侵犯转移。转移癌以双侧较多,是与其他肿瘤的主要鉴别点,临床上一般无明显肾上腺 功能改变,症状不典型。肾上腺肿瘤一旦诊断或怀疑恶性,应及时手术,可辅以放疗和 化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者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据统计肿瘤局限于肾上腺,术后平均 生存期5年,对已有邻近组织侵犯的肾上腺恶性肿瘤,平均生存2.3年,自然病程很少超 过1年。对于恶性嗜铬细胞瘤,有研究报道其5年生存率为36%,且多在发生转移后3 年内死亡,故预后不佳。无功能的肾上腺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 诊,一经发现,多属晚期,伴远处转移,故预后差。 【文献概述】 中医古代文献中有关的记载或描述很少,根据肾上腺癌瘤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中 中石疽”、“腰痛”、“癞积”等病证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 不能,肾将惫矣。”初步确定了本病的病位。清·顾世澄《疡医大全》描述包括了肾上腺 瘤的部分临床表现:“石宜生腰胯之间,肉色不变,坚硬如石,经月不变……若黑陷不起 麻木不痛、呕时不食、精神昏乱,脉散或代者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癥者 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虑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者是嘉 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若积引岁月,人皆柴瘦,腹转大,遂致死。”提出癥为腹腔内逐渐 生长的肿块,坚硬而不活动,久致患者腹大消瘦死亡。元·朱丹溪《丹溪心法》记载:“ 痛主湿热,肾虑,瘀血,挫闪,有痰积。”奠定了腰痛辨证的基础。明·张景岳《景岳全 书》认为:“腰痛之虚十居八九。”强调了肾虚在腰痛中的发病作用。清·李用粹《证治汇 补·腰痛》在治疗腰痛方面指出:“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 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遂,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其治疗原则,至今在临床 上仍有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中医古典医籍对于本病虽然没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但结合现代的认识,对于本病可归结 为肾精不足,湿热、瘀毒蕴结积于腰府,阴不敛阳,阴阳失调所致。 一、肾精亏虚 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或年老肾精亏虚,无以濡养筋脉,则腰脊失养,日久阴不能敛 阳,阴阳失衡。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大抵诸腰痛,皆起肾虚。” 不外湿末游。带酿肉寓土背,鼠相回指恶,酵巴精指器,毒泉现 二、饮食伤脾 上谓。悲泰虱辞恶带血黄,奥背〔共强,森表武班赤要主, 过食辛辣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虚衰,失其健运统摄之职,水湿不化,湿毒内生, 经脉阻滞,血行不畅,形成湿瘀互结,阻于腰府而成积。 三、外感六淫 起居不慎,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积久蓄毒,或与内生湿毒互结,有形之邪,阻碍经脉 运行,形成血阻,久而血瘀凝聚成积。 本病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或后天脾胃为饮食 伤形成本虚,而在正虚基础上形成的湿毒、瘀毒等有形之邪是形成癌肿的病理基础,在 病形成的过程中,因虚致实、因实致虚,尤其在疾病的晚期,更体现虚中有实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腰府,中医学认为本病乃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外 受湿热邪毒,湿热下注,入里蓄毒,气滞血瘀阻结,阴虚阳亢,阴阳失衡所致。其病理特点 属本虚标实,本虚乃肝肾精气不足,标实乃湿、热、瘀毒蕴结,病机关键是正虚。本病辨证 当辨明病期早晚,标本虚实。早期多属标实,以湿热蕴毒,气血瘀阻为主。晚期多属本虚标 实,以气血双亏,肾虚毒蕴为主。病位在腰府,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腰痛作为主要的证候,重在辨清虚实,实者多因湿毒瘀血壅结于腰部,阻滞经脉不通所 致,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虚者主要因肾之精气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腰脊失养所致,多为 腰脊酸痛。 急症与兼症 一、贫血及恶病质 由于肾上腺癌瘤迅速生长、机体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易于出现贫血、体重下降、食欲 退、疲劳、肌肉消耗、感觉及知觉异常、水肿等恶病质表现。其出现的一系列脏腑功能低 下、形体消瘦、贫血、纳呆等临床症状主要系因病久癌肿耗伤人体气血阴阳所致,其病损部 主要在五脏。在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原则,五脏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 天之本,治疗时尤应注意调补脾肾,可选用八珍汤、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对于进食困难 的晚期肾上腺癌瘤患者,应给予人工营养(包括肠内或肠外营养),必要时可进行成分输 血,可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二、高血压危象 可能由瘤体压迫肾血管、肿瘤内动、静脉瘘形成以及自身分泌肾素过多或有不明升压物 质所造成。中医学认为系肝肾阴虚于下,心火肝阳偏亢于上,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致。当 病人骤发高血压危象时,应积极抢救,尽快使血压下降,做到迅速、安全、有效降压。治疗 宜平肝息风,补益肝肾,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如肝肾阴亏,可加服杞菊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可配合使用酚妥拉明静注,输液速度根据血压调节。 【中医临床特色】 路志正用中医治疗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拒绝手术者。症见头晕目眩,头痛,昏仆,血 压突然升高面色苍白,汗出肢厥,烦躁易怒,心悸气短,舌红少苔,脉象弦细而数,属厥逆 重证,乃肝肾阴虚于下,心火肝阳偏亢于上,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致。采用泻南补北,滋 阴降火之法,用仲景黄连阿胶汤合二至丸以下滋肾水,上济心火,又用大补阴丸合知柏地黄 丸及二至丸以滋补肝肾,平降肝阳,再加川断、桑寄生、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以滋阴求 阳,阴阳顺接,生牡蛎滋阴软坚;益母草活血化瘀,夏枯草消肝明目。故下虚得补,上实得 泻,厥逆得平,不消瘤而顽瘤自消,已病愈7年未复发。治疗中消伐攻逐之品甚少,而瘤消 失,原因在于牡蛎既可滋阴潜阳,又有软坚之用;夏枯草一般用于清肝明目,《神农本草 经》尚有“破癥散瘿结气”之功;益母草能行瘀血;白芍、生地、丹皮,亦有散恶血,消 瘀血的功效。处方遣药贵在切中病机,佐使得益,寄消伐于补益之中,正胜邪祛,其瘤 自消。

技术支持:北京迅联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827248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 邮编:100700

Copyrights © 1997-2016 CACM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5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