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

呕吐

科室简介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容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古人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因此无细分的必要,故近世多并称为呕吐。 【病因病机】小儿呕吐发生的原因,以乳食伤胃、胃中积热、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为多见。 1、乳食积滞 乳食过量,恣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之食物,乳食积滞胃中,引起呕吐。 2、胃中积热 胃为阳土,如乳母过食辛辣食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或较大儿童食辛热之品,使热积胃中,再感受夏秋湿热,致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3、脾胃虚寒 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乳母平时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儿食其乳,脾胃受寒;或小儿过食瓜果生冷;或感受风寒之邪,均可使寒凝中脘,损伤脾胃,胃失和降,寒邪上逆,发为呕吐。 4、肝气犯胃 如环境不适或所欲补遂,或被打骂,均可产生情志佛郁,横逆犯胃,气随上逆而致呕吐。 【辩证论治】 1、乳食积滞 呕吐物多为乳块或不消化的食物,口气臭秽,腹部胀满,泻下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治法:消食,和胃降逆。 2、胃热气逆 食入即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治法:清热泻火。 3、脾胃虚寒 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面色苍白,神倦肢冷,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迟缓无力,指纹淡。治法:温胃和中。

专家团队

技术支持:北京迅联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827248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 邮编:100700

Copyrights © 1997-2016 CACM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5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