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

积滞

科室简介

积滞是因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脾胃虚弱,先天不足,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故前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中“宿食不消候”“伤保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后《活幼心书》和《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了“积证”“积滞”的病名。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乳食不节,损伤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 1、乳食伤脾 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洁,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乳食停积中焦,胃失和降,则呕吐酸腐不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 2、脾虚夹积 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纳失常,复又生积,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胃不腐热,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因虚致积。 【辨证论治】 1、乳食内积 乳食不思,食欲不振或拒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有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烦躁哭闹,夜卧不安,低热,肚腹热甚,大便秽臭,舌红苔腻。治法:消乳消食,化积导滞。 2、脾虚夹积 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舌淡红,苔白腻,脉深细而滑。治法: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专家团队

技术支持:北京迅联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827248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 邮编:100700

Copyrights © 1997-2016 CACM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5563号